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快报 >> 正文
我院张胜男博士在ES&T发文揭示了孕哺期BPSIP暴露致子代小鼠出现自闭样行为
发布时间:2024-09-30       发布者:张胜男       浏览次数:

近日,我校交叉科学研究院张胜男博士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旗下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Early-Life Exposure to 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Induces Behavioral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Mice”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孕哺期新污染物BPSIP暴露致子代小鼠出现自闭样行为。

图1. 论文摘要图

双酚A(BPA)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塑料、环氧树脂以及增塑剂、阻燃剂等化工产品,但是鉴于其广泛的生物毒性和人体健康风险,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对BPA的应用进行限制。因此,一些与BPA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替代品的生产与使用急剧增加。除了使用较多的双酚S和双酚F外,近年来一些新型BPA替代品如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BPSIP)等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BPSIP在环境介质中已经有较高的检出频率和残留水平,同时,BPSIP在母乳和胎盘屏障系统中被频繁检出,提示该化合物可通过哺乳或穿透胎盘屏障系统增加子代暴露风险。生命早期(孕哺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在这个关键时期环境污染物暴露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的损伤。目前,关于孕哺期BPSIP暴露是否会导致子代出现自闭样行为仍然未知。

因此,本研究建立孕哺期BPSIP暴露小鼠模型,通过旷场试验、三箱社交试验和Y迷宫等一系列行为学检测观察孕哺期BPSIP暴露对断奶后仔鼠焦虑样行为、社交行为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和突触功能等神经生理指标在内的小鼠大脑生理变化,从而深入研究这种神经行为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生命早期BPSIP暴露会显著加重后代小鼠的自闭症样行为包括焦虑样行为、社交缺陷、学习记忆功能衰退。通过对典型大脑区域(小脑、海马体)进行神经生理分析,包括抗氧化剂、线粒体功能和突触蛋白表达等,发现BPSIP暴露改变了雌雄小鼠小脑与海马区SOD1和CAT的表达,导致氧化还原的失衡,进而引发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和细胞功能的损害,最终干扰早期大脑发育过程;此外,生命早期BPSIP暴露抑制了子鼠大脑位于ETC中的COX IV表达,使线粒体功能受损;同时,小脑和海马体的突触蛋白(SYN1和PSD-95)的变化表明大脑突触功能受损。

本研究首次评估了环境BPSIP暴露对小鼠自闭症样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潜在的神经毒性效应,揭示了BPSIP暴露的不良健康结局,并提出了自闭症样症状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为新型BPA替代品的健康风险及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树人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张胜男博士,通讯作者为钱鸣蓉教授,学院刘维屏教授、夏俊、Kashif-Hayat老师以及学生周奕彤、沈佳彤、王裕萌厉铖韩等参与了该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树人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4760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舟山东路36号 浙江树人学院9号楼

电话:0571-88285381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